大約一年多前,阿虔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改革計畫,其中裡面一項很有效的方式(自己覺得),就是開始寫晨間日記。沒想到寫著寫著,在前幾天也寫滿了一年(上圖中黑色箭頭指示處,366天),這件事情讓我持續這麼久,也是蠻令我感動的,一般來說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90天,我可以有遠遠超過了,真是開心。
寫這晨間日記的的起點是買了一本書叫做「晨間日記的奇蹟」,裡面說了一些寫日記的優點,並且將之電子化,重要的是將一般寫日記的時間由當天晚上改成了隔天早上,買回來讀了之後,覺得蠻有道理,於是就開始實行了。
他建議的日記格式比較不一樣,是一種九宮格的方式,分成每個人各自覺得重要的分類,並且不是要我們記錄流水帳,而是將重要或是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用簡單的話記下來,上圖中就可以看到阿虔的日記分類方式。
寫日記的優點我就不贅述了,大家應該或多或少都有聽說過了,另一個比較吸引我的觀點則是電子化;現在人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,碰鍵盤的時間比碰筆多,而待在電腦前面的時間比待在書前面多,所以電子化應該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,而且電子化的同時可以加上很多其他的創意在上面,如上面的圖3,我的習慣就是如果有什麼特別的狀況我會用我的K750i拍下來,然後利用軟體貼上去我的城間日記裡,圖形絕對是會比文字具有更加深刻的記憶(也聽說有人會加錄音或是影像等)。
而電子化另一個好處則是攜帶與體積的問題,日記大概是一年一本或是兩本之類,本身就佔了空間與重量,而在電腦裡不過就是一個檔案,無論你寫了幾年,一個日記的file用一個不到10克的隨身碟就可以帶著走,有時想找個特別的記憶或是記錄,在電腦上用搜索就可以達成了,而不是翻閱著堆積如山的日記本,猜測是在那一個年份哪一個月份,這些都是吸引我的部分。當然我必須承認我在做研究訓練也對我有些影響,會有一種傾向要把所有的資料紀錄下來的感覺。
另一個重點就是由一般晚上時間改成隔天的白天來書寫日記;作者指出如果隔天寫作時,會比較以公平的心態來書寫日記,那時也比較神清氣爽,對於事情的判斷或是記錄也會比較好,重要的是,可以順便規劃這一天的工作流程與計畫,讓自己一早就可以抓到今天要做事情的脈絡,比如上面數字2的地方「未來日記,明日摘要」,就是我規劃今天的待辦事項與預計要完成的事情。
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動作就是回顧與展望的動作,上面數字1的地方,就是我每天作回顧的地方,紅字的部分事前一天的待辦事項,然後下面就是我當天完成的事項,可以做一個比較,看看自己的達成率如何。人很有趣,放在心裡面的東西或許不會馬上去做,但是就是會一直在心裡面,如果將之寫出來,卻會有想快完成的感覺(對我而言就是這樣),另外有明確的寫出今天要做的事情,就好像你面前有個儀表版或是指南針,可以在你迷路時(不知道做啥或是沒事幹時),給予你一個方向(可以馬上做哪些事情),這樣對於我對時間的掌握度會提高不少。
而除了每天回顧與展望外,更重要的是我會做每週回顧與展望WR(Weekly Review),每月回顧與展望MR(Monthly Review),與每季SR(Season Review)與年YR(Year Review)---(這點我做的還不夠踏實)回顧與展望,每個週,月,季,年都會確認這週,月,季,年是不是有達成當初的期許,或是需要做修正之類的動作,然後再接著依據大計劃來歸下這週或是這月的目標;這樣一步一步做確認,感覺上就會很踏實,也很知道自己的進度到哪裡。
晨間日計算是我個人的一個藍圖步驟書,也是我的儀表版跟指南針,讓我一步步的前進著,特別是那些「重要卻不緊急的事項」我會將之拆成很多的細項,然後一個個安排進去每天的待辦事項中。舉例來說像是英文,我最近買了本單字王口袋書,是一本很不錯的單字書,我知道我如果不規劃一下,一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,於是我利用字母的差異拆成成很多項,讓自己每天都可以背一些單字,但是不會是有時有時沒有背的狀況,這樣就可以確保我每天都可以背一點單字,也就是逐步進行著重要卻不緊急的事項。
我最近在寫日記時,上面一欄就是我去年的日記,馬上就可以前後比較一年前的我在做什麼,一目了然,接著再持續寫個50年,那那時寫的當下就可以知道我這50年的這一天做啥,想想還真是蠻有趣的。
2 則留言:
對你的日記沒意見啦~
隨便找個地方留一下~
最近也在開始進行晨間日記,可否跟你索取範本。謝謝!!
張貼留言